市委理论学* 中心组(扩大)举行专题学* 会 深入学懂弄通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精神 不断从党的奋斗历程中汲取智慧和力量 * 主持并讲话
2024-06-13 16:38
我有幸探访此地传承古法的玻璃工坊—西冶工坊,东方古代的玻璃称之为“琉璃”,大概范指手工制作出来的玻璃,也就是说琉璃是狭义上的玻璃。
东方琉璃工坊的一天是从早上八点工厂的大铁门被拉开的那一刻开始的,铺面而来的热浪是唤醒玻璃匠人的“第一杯咖啡”。烧制玻璃原料的炉子是24小时不熄火的,只是在夜" />
玻璃是一种呈玻璃态的无定形体,熔解的玻璃经过迅速* (过冷)而成形,虽为固态,但各分子因没有足够时间形成晶体,仍冻结在液态的分子排布状态。玻璃一般而言是透明、脆性、不透气、并具一定硬度的物料。之所以让我对玻璃产生极大兴趣是源于我去中国的一次经历。我妈妈是一位艺术工作者,她和她的伙伴们一起去到中国的山东,东方玻璃的发源地—淄博市的一个玻璃工坊,开展她们的玻璃创作,当我看到一个“大火球”在艺术家的手中变成一件件晶莹剔透、形态各异的艺术品时我震惊了,太奇妙的过程了。
我爱上了玻璃,不仅仅是因为它无以伦比的美,还有它的不确定性和独特性,从一个“大火球”的玻璃坯到最终的成品,这期间由于制作手法的不同、燃烧过程中的化学作用和人工着色的变化,每一件玻璃都会有一万种可能的呈现,给人无限的遐想空间,这个过程让我很兴奋。而且通过我初步的了解,玻璃它是个可以循环利用的材料,破碎后的玻璃残渣通过燃烧可以形成新的玻璃坯,不消耗更多的地球资源,同时也不给地球增加负担,所以我决定在我有限的知识范畴内更深入的去了解玻璃,学* 它的历史、知晓它的属性,参与它的未来。
于是我在家人的帮助下,在一位中国艺术教授的带领下,开始了我探索东方玻璃的文化之旅,我要从美学的角度出发,以社会观察者的视角,认真详细的了解东方玻璃文化,并以我为载体将东方玻璃文化带到北美,让更多的人了解东方手工玻璃,更希望以我的一举之力将东方玻璃文化与西方相融合,找同寻异,从而让世界爱上玻璃。我们以东方玻璃发源地的玻璃工厂—西冶工坊为了解东方手工玻璃的一个剪影,深入的走近玻璃。
玻璃在这个世界上出现早在5000多年以前,公元前1500年左右人类制造了历史上第一个玻璃容器。西方的玻璃是15世纪在意大利盛行,以意大利的威尼斯制造尤为具有代表性,其出产的玻璃质地纯净,堪与天然水晶媲美。
东方的玻璃也有着3000多年的历史,考古学者于1982年在中国山东省的博山发现了一座元末明初的烧制玻璃的火窑遗址。
我有幸探访此地传承古法的玻璃工坊—西冶工坊,东方古代的玻璃称之为“琉璃”,大概范指手工制作出来的玻璃,也就是说琉璃是狭义上的玻璃。
东方琉璃工坊的一天是从早上八点工厂的大铁门被拉开的那一刻开始的,铺面而来的热浪是唤醒玻璃匠人的“第一杯咖啡”。烧制玻璃原料的炉子是24小时不熄火的,只是在夜里不生产的时候会调小一些火势。往往第一个开始工作的匠人都是经验丰富的师傅,他要负责把当天生产用到的玻璃原料根据基底颜色调配好后放入不同的熔炉中烧制,并在每个炉旁标注好此炉原料的颜色,以便于其他匠人分辨。
八点三十分所有匠人到达工作岗位,近些年随着互联网、新媒体的迅速崛起兴旺,好多手工玻璃匠人不愿意来工坊上班了,他们更愿意把他们的传统制作手工玻璃的技法通过直播间、短* 等方式在网上展示给观众,从而获得网友的打赏、虚拟礼物等收益,有的这样一天下来远比在工坊做工赚得多,可是这种新生模式能推动手工琉璃这种传统技法走多远,谁也不知道。当然相对于直播间里舒适的环境,九点钟的工坊已经宛如一个大烤箱了,匠人们也纷纷拿起他们得心应手的工具开始他们一天的工作了。据工坊负责人介绍,他们最好的时候是先拿到订单,根据客户指定的样式进行生产,虽然这样的工作毫无创作感可言,也非常的枯燥,但对于工坊和匠人们来讲都是最有保障的,只要他们将玻璃制品与订单样品做到一比一还原,交付时就能拿到报酬。当然大部分的生产模式是匠人们根据自己的创作风格和传承的传统技法创作玻璃工艺品,工坊的营销部门会把这些玻璃艺术品放到线上、线下的各大销售平台上展示* 。琉璃的主要成分是:石英砂、碱粉、金属着色剂等,按照规定的比例配料,经过搅拌、过筛等工序后,放入火炉,经过1400度、16到17个小时的烧制溶化,变呈现了玻璃最初的形态一个“大火球”,工匠人称之其为“玻璃坯”。用一根空心的铁棒将很软的玻璃坯挑起,就可以对其进行人工增色制作了,这道工序大大增加了玻璃艺术品的观赏性。具体步骤就是把工业着色剂和不同色彩的玻璃小碎块按照艺术家想呈现的颜色搭配摆放在一块钢板上,将烧红的玻璃坯通过滚动的方式沾取着色剂和彩色玻璃小碎块后再入火炉进行二次烧制,使其与玻璃坯融为一体。
颜色着好后,艺术家就要对玻璃坯进行手工塑形,其中“吹”是一个很重要的步骤,通过空心的铁棒,用嘴将气吹入玻璃坯中,使其膨胀、变大、圆润,同时也赋予这件玻璃制品于人类的DNA和温度,你会感觉它更加生动了起来。配合“吹”这个动作的还有利用工具的拉、压、拢、勾、拧、缠等“热成型工艺”。热成型工艺是手工制作玻璃的精髓,在高温下的玻璃坯质地柔软、可塑性强,通过艺术家娴熟的技术让玻璃拥有了生命力。塑型好的玻璃制品将被放入退温炉中,慢慢降温,时隔一周的时间才会最终成型。东方的琉璃由于其制作复杂、成品率低,估一直市场* 居高。
西方的玻璃与东方的琉璃最大的魅力都在于浴火而生,沐水而成(在火的燃烧中产生了玻璃熔浆,塑型后通过用水降温定型成品)每一件玻璃制品都是独特的,人工着色的添加与色彩在温变下的不确定性,使之呈现出来的玻璃制品艺术感极强。有的玻璃在烧制的过程中,由于物理溶解气体时发生的化学反应,使其成品中有出现气泡的现象,增加了玻璃这个材质独有的呼吸感,加上晶莹剔透的质地,温润的色泽,让人爱不释手,欲罢不能。男性的匠人由于长年的体力劳作,各个身体健硕,一般喜欢创作一些大体积的玻璃艺术品,玻璃原料加上吹制玻璃用的钢管的重量让他们* 作起来很是吃力,有的时候一件作品需要两三个人的完美配合才能完成,当然大一些的艺术品* 也会更高。女性匠人则以精巧取胜,很小的一块玻璃原材料通过她们妙手地精雕细琢便会呈现千姿百态的巧夺天工之美。相比于大体积手工玻璃艺术品,这种小件的工艺品单价更低,也更容易被普通民众接受。
东方琉璃因自古以来被皇室王族视为珍贵之物,估孕育而生了好多具有东方贵气美的器型和色泽,例如:“鸡油黄”这个呈现在琉璃上的高贵颜色,就是古代皇族的专用色和象征。琉璃以它的质地优势,温润、晶莹的诠释了这个颜色,视觉感受是在一层透明层包裹下的黄,把东方民族的内敛美呈于当下。一个上午都在高强度燃烧的火炉使临近中午的工坊内炙热难耐,匠人们面脸汗水,倦意涌上眉间,好在午饭的时间到了。一半是艺术、一半是生活的定义在此刻一下子生动了起来,有人从火炉旁拿来温热了一个上午从家里带来的便当,有人则更巧妙的利用炉火烤熟了红薯。当便当的香气与红薯的甜腻在工坊内弥漫开来,那片刻的轻松也绽放在了匠人的脸上。由于传统手工琉璃制作的技术要求和工作环境等因素,当下的年轻人很难接受这样一份从学徒到* 工作需要漫长磨练且成品率低、收入不稳定的工作。在高速发展的社会背景下,他们追求的是快速的收益,成熟的琉璃匠人在工坊工作一天的工资也就300到400元人民币,等同于一位快递员的工资,但后者上手快、简单粗暴,那是大部份现实的年轻人更愿意选择的。传统手工琉璃的现状令人堪忧,加上地方政府的扶持力度有限,东方琉璃的未来更令人焦愁。
下午我在工坊负责人的带领下参观了他们的成品展示厅,看着一件件光彩夺目的琉璃艺术品,我的内心五味杂陈,东方的琉璃真的美不胜收。他们延用和继承了传统的器型和色彩,即有鸡油黄、鸡肝石、松石绿等名贵色料的古典之美,也* 自主创作研发了符合现代美学风格的抽象器皿和色彩纹理。更有将雕刻技法融入其中的一些符合当代审美的套瓶和异型摆件。一些挂饰、杯子、茶具、餐具等将实用与艺术相结合更加赢得民众的喜欢。东方琉璃的传承和发展需要被关注、被重视。
通过对东方玻璃工坊的深入探访和学* 研究,我知道了玻璃的历史、形成过程、着色技巧和后期雕刻等使其更加完美的深加工技术,可以说,在审美的角度,玻璃这个艺术品足以让世界爱上它。但随着当今快节奏的生活步伐和人类环保意识的提高,我希望玻璃—这个可以循环利用的环保材料可以生活化,让它更多品种、形态的呈现,快速、批量的生产,替代一些不环保的材质,服务于人类的生活,在兼具美观与实用的前提下发扬光大。例如目前已经被广泛运用的玻璃杯、玻璃吸管等,已经替代掉了一部分塑料和纸质材料,为地球减轻了很大的负担。当然我相信,通过人类继续的研发,更多提高玻璃优质属性,规避玻璃易碎、重量大等缺点,在不远的将来,玻璃会更多的走近人类的生活,我致力于与所有喜欢玻璃的伙伴一路同行。
玻璃它既是可以观赏把玩的艺术品,又可以是环保的生活用品,我想有机会更多的学* 和思考玻璃的特质,从而研发出它的更多形态,参与玻璃发展的未来,让它为人类服务、为地球减负,为宇宙添彩,让世界爱上玻璃。